輕小說大展
奇蹟之邦

奇蹟之邦

State of Wonder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自然野性的力量vx人為操控的拉扯對峙
科技進步vs社會倫理的衝突辯證

媲美《現代啟示錄》中的掙扎衝突
向康拉德致敬之作

  今年我讀過最棒的書,它讓我又哭又笑,
  從頭到尾沒有敗筆……這是一部傑作。──《房間》作者艾瑪.唐納修

  「失落」這件事,不是在某個清楚的時間點發生的,
  乃是一次又一次,以千百種微小的方式不斷發生,
  而你唯一學到的,就是自己永遠也無法適應失落的發生。

  當瑪莉娜.辛格醫生莫名其妙被任職的藥廠派往亞馬遜叢林找尋前同事的遺物時,她完全沒有料到在叢林深處正有一個豐盛繁茂、但又可怕險惡的世界正等著她陷進去。

  她在那裡遇見了以前的老師史溫森博士,這位年屆七十的博士正在從亞馬遜部落的傳統藥方中,研究出一種提高生育年齡的新藥,估計將帶來可觀的市場價值。

  隨著師生兩人的相遇,瑪莉娜也一步步進入叢林的黑暗深處,踏上無情的旅程,讓她不得不想起自己被老師犧牲的痛苦過去:當年史溫森擔任主治醫生時,沒有負起指導的職責,使住院醫生瑪莉娜發生了重大的醫療疏失,從此被逐出醫界。

  瑪莉娜此刻不但要面對自己挫敗的過去,要吞下當年的悔恨,更要和眼前亞馬遜叢林嚴苛的環境、疾病、昆蟲襲擾等情況奮戰。在她解開同事死亡之謎的同時,她看見自己的老師已經突破了大自然的限制,即將踏入道德與倫理最具爭議的疆界。

  瑪莉娜該一頭栽入這個具有危險吸引力的世界呢?或是袖手旁觀?雨林的美麗濃密天篷之下,到底還會潛藏了什麼難以想像的懊悔與失去呢?

得獎記錄

  ★2012年英國柑橘獎決選作品
  ★2012年紐約公立圖書館「幼獅獎」
  ★出版人週刊2011年度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2011年度十大好書
  ★NPR2011年度十大好書
  ★亞馬遜書店2011年度選書
  ★Book Page2011年度好書第一名
  ★2011年美國讀書會票選TOP5好書
  ★2011年NPR夏季書評者推薦閱讀
  ★2012年時代雜誌作者獲選「全球年度百大影響人物」

作者簡介

安.派契特(Ann Patchett)

  1963年出生於洛杉磯,愛荷華大學寫作坊畢業,1990年曾擔任美國麻州普羅文斯頓駐市作家,並出版第一本小說作品《騙子的守護聖者》。1993年擔任雷德克里夫大學瑪莉.彭定研究中心駐校作家,1997年以第三本小說入圍英國柑橘獎,2002年則以《美聲俘虜》一舉榮獲美國筆會/福克納獎、英國柑橘獎,並入圍國家書評獎,銷售超過100萬冊,全球譯為30餘種語言。

  2004年安.派契特又以《真相與友誼》回憶錄獲獎無數,包括美國文藝學會最佳書獎與圖書館協會獎。她是美國當代最受注目的小說家,作品有清楚明確的主題訴求,故事流暢迷人,極受讀者喜愛,屢屢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除出版著作以外,她亦曾獲邀擔任「年度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等文選的主編,也是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雜誌、哈潑雜誌、大西洋月刊、Gourmet美食雜誌、Vogue等媒體的固定撰稿人。目前她與丈夫住在田納西州。

  作者獲獎記錄
  1992年紐約時報年度好書得獎作品,
  1994年珍妮.卡夫卡獎最佳小說獎項
  1994年田納西年度作家
  1997年英國柑橘獎入圍
  2002年美國筆會/福克納獎
  2002年英國柑橘獎
  2002年Book Sense年度最佳圖書
  2002年國家書評獎決選
  2004年芝加哥論壇報年度最佳好書
  2004年洛杉磯時報書獎
  2004年HDV紀念獎
  2004年美國文藝學會最佳書獎
  2004年芝加哥論壇報、舊金山紀事報與娛樂週刊年度好書
  2004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亞力克斯獎。
  2011年Wellcome Trust 獎入圍
  2012年英國柑橘獎決選作品
  2012年紐約公立圖書館「幼獅獎」
  2012年時代雜誌「全球年度百大影響人物」

譯者簡介

盧秋瑩

  美國麻州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自由作家和譯者。著有《步步減肥記》、《與小猴喝茶》,譯有《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簿》等。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1277
  • 叢書系列:文學館-COSMOS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安德斯.埃克曼醫生的死訊以航空郵簡的方式傳來,寫在一張鮮藍色、既是信紙、折起來之後也可當信封的兩用航空信上。真難想像現在還有人在做這種東西?這張紙遠從巴西旅行到明尼蘇達,來通知一個男人的死訊。紙張輕微,宛如淡淡暗示這人微小的血肉之軀曾存在過,似乎唯有那只郵票才能彰顯它的存在。福斯先生手裡拿著那封信,到實驗室來通知瑪莉娜這則消息。她看見他站在門口,於是對他微笑,不料這下竟讓他不知從何說起。

「怎麼了?」她終於問。

他欲言又止,再度啟口,只擠出一句話:「下雪了。」

「電台說過會下雪呀。」瑪莉娜這間實驗室的窗戶外面就是走廊,要等到午餐休息時才能知道外面天氣狀況。她靜待福斯先生表明來意。他冒著雪,走過十間大樓,從自己的辦公室過來這裡,絕不可能只為了聊天氣。但他就只是杵在門邊,無法決定到底是要走進來還是離去。「你還好吧?」

「埃克曼死了。」聲音崩潰之前,他終於吐出這句話,然後一句話也沒說,把信交給她。這代表他對這個噩耗背後的原因所知無多。

沃格爾藥廠園區內有三十多棟大樓,由大小和功能各異的實驗室與辦公室組成。有些實驗室內容納著可供二十位技術人員與科學家同時作業的工作檯,有些則關著一牆一牆的老鼠、猴子或狗。過去七年間,瑪莉娜跟埃克曼醫生一起使用這間小小的實驗室,小到福斯先生只須伸出手,就能從門口把信遞給她。接過信,她在隔板旁的灰色塑膠椅慢慢坐下。那一刻,她才了解為什麼人們在傳遞噩耗時會說「你最好先坐下來」。她體內有一份非常安靜的潰散,不是暈眩,而是一種折疊收納的感覺,她就像一把伸縮尺,腳踝、膝蓋和臀部全收合成一個小一點的角度。安德斯.埃克曼醫生,身材瘦高,總穿著白色實驗服,有一頭逐漸灰白的金髮。埃克曼買了咖啡後也會幫她帶一杯回來。埃克曼幫她找需要的檔案。埃克曼側坐在她的辦公桌沿討論她的蛋白質數據。埃克曼,不到五十歲,三個小孩的父親。她的目光落在信上的郵戳,三月十八日,今天是四月一日,他不但死了,而且已經死了兩個星期。他離開後,很少有消息傳來,大家也早已習慣這種情況了,但她到這一刻才明白,埃克曼已離開太久,久得有時一天中有大半的時間,她難得想起他。埃克曼醫生曾在信中對他們這些在明尼蘇達的同事們強調,他所在的地點,也就是史溫森博士做研究的亞馬遜河支流,真的非常偏遠難尋(有次埃克曼在信中說,明天,我會把這封信交給一個乘著浮木往下游飄流的小孩,它稱不上獨木舟,也完全無法以數據預測信的抵達時間)。然而,那個偏遠地點,總是位在某個國家境內吧?總是位於世界上某個國家裡,那裡一定有人擁有電腦網路啊,難道他們從來沒想過要去找看看網路?「史溫森博士……她為什麼沒打電話給你?那裡一定有某種全球衛星——……」

「她不肯用電話,要不然她就是說那裡電話不通。」在這安靜的實驗室裡,兩人雖然靠得很近,他的聲音卻微弱到幾乎聽不見。

「可是,為了這件事——,」她停了一下,不說了,反正他也不知道真相的。她換了句話又問:「他現在在哪裡?」她說不出「屍體」這兩個字。埃克曼不是一具屍體。在沃格爾藥廠園區裡,工作中的人、在辦公室裡喝咖啡的人,全都是醫生;櫥櫃、儲藏室和辦公室抽屜裡塞滿了藥,各種你想得到的藥丸,各種類型都有。他們是一家製藥公司,缺什麼就會想辦法憑空做出什麼。只要他們知道他人在哪,一定可以把他救出來。一想到這裡,那份想改變不可能的衝動,淹蓋了她所有的科學知識。人死了就是死了,然而,瑪莉娜博士甚至不用閉上眼睛,眼前就可以看到安德斯.埃克曼醫生,在員工餐廳津津有味吃著雞蛋沙拉三明治。自從認識他以來,每一天他都是這樣。

「你沒讀過那些有關膽固醇的報告嗎?」她曾想扮演諍友的角色,於是開口質問他。

「那些膽固醇的報告都是我寫的啦。」他邊用手指沾抹著盤緣邊說。

福斯先生摘掉眼鏡,用摺疊好的手帕按拭眼角,「讀一下這封信。」他說。

她默默讀著。

福斯先生,

這裡最近豪雨不斷。雖然每年這個時節都是這樣,但在這裡這麼多年了,這種豪雨還是令我驚訝。

雨勢不妨礙我們的工作,只是會延長時間而已,進度或許慢了下來,但無大礙,我們依舊穩定朝著同樣優異的結果前進。

目前我們擔心的並非工作本身。我寫這封信的目的,是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關於埃克曼醫生的:他前天晚上因熱病過逝。考量我們的地理位置、這樣的豪雨,加上糟糕的政府官僚程序(這裡的和你那裡的),以及這個事件的時間敏感度,我們決定按照他的基督教信仰傳統,把他就地安葬。我必須告訴你,安葬他並非一件容易的小事。至於埃克曼醫生未竟的任務,我向你保證,我們會繼續進行。我會把他的一點遺物保留好,轉交給他的妻子,相信你會把這個消息以及我的慰問之意轉達給她。不管遭遇任何挫折,我們會堅持不懈。

安妮可.史溫森

會員評鑑

4.5
28人評分
|
2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2.0
|
2018/07/20
結局令人意外,鋪成的很有創意,整體情節讀來,篇章之間存著似曾相似的感覺。美國的一個藥廠為了研發生育的藥劑,支助了史溫森醫師的在巴西雨林中的研究計畫,但多年來卻仿若神隱,讓藥廠無法掌握進度。於是藥廠派了埃克曼博士去巴西了解史溫森醫師的研究進度,隔沒幾個月,卻傳來埃克曼因熱病死亡的消息。

為了追查埃克曼的死因,藥廠派出與埃克曼同一實驗室的瑪莉娜博士前往巴西,而恰巧史溫森醫師是瑪莉娜博士在醫學院的老師,因此兩人的關係在再度重逢後,有了微妙的改變。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2/02
文明與巴西叢林存在什麼樣的界線?都市女子瑪莉娜,這趟巴西之旅讓她大開了眼界,原本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例如:芭芭拉熱情地帶她去欣賞歌劇,欣賞歌劇的那刻,她就記住了世界的美好。

原始不見得是壞事,它讓我們看見文明世界沒有的東西,純真和自然。藉由小男孩伊斯特,我們看見人性的良善,這是文明世界所沒有的。我反對以文明的理由去介入原始,甚至是想干預他們的生活,大自然這樣創造我們,就應該依照自然法則去運作。就像達爾文說的,適者生存。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強,讓自己有能力生存在這個世界。

瑪莉娜帶著失落,面對當年的導師,史溫森博士。到底是因為史溫森博士沒有盡好督導的義務,還是自己的疏失,我想這也是瑪莉娜想要去解開的。此外也探討了馬莉娜與怕被印度籍的父親拋棄的不安全感以及她與福斯先生的「不倫」戀。不管外在條件如何,最可怕的敵人永遠是自己、最可怕的東西始終是人心。瑪莉娜藉由這趟旅程,認識了熱情、熱心幫助的人們,終於讓她慢慢釋放自己,也真正認識了自己。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也在這個時候得到解答。人啊!在文明世界待久了,總會蒙蔽自己的靈魂,唯有來一趟「不一樣」的旅程,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於是瑪莉娜保有現代人的軀殼,帶著原始的氣息。我想,她活得比任何一個文明人快樂!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2/01
文明與巴西叢林存在什麼樣的界線?都市女子瑪麗娜,這趟巴西之旅讓他大開了眼界,原本不可能的事便成了能,例如:芭芭拉熱情地帶她去欣賞歌劇,欣賞歌劇的那刻,她就記住了世界的美好。

原始不見得是壞事,它讓我們看見文明事件沒有的東西,純真和自然。藉由小男孩依斯特,我們看見人性的良善,這是文明世界所沒有的。我反對以文明的理由去介入原始,甚至是想干預他們的生活,大自然這樣創造我們,就應該依照自然法則去運作。就像達爾文說的,適者生存。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強,讓自己有能力生存在這個世界。

我們有古文明的知識,再加上生存在文明世界,可以讓自己保有傳統和純真,積極地活著!
展開
user-img
4.0
|
2013/02/01
----以下涉及內容,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安.派契特出道甚早,早在1992年時便以第一本小說《騙子的守護聖者》出道。而她即便生平獲獎無數,卻是直到這本發表於2011年的最新創作-個人第六本小說《奇蹟之邦》,才是第一次引進台灣與我們見面。而這本作品更是獲得「亞馬遜書店2011年度選書」、「時代雜誌2011年度十大好書」等諸多榮譽肯定,就連作者安.派契特本人都入選了「全球年度百大影響人物」 !這份榜單上除了我們所熟悉的華人之光林書豪、曾雅妮之外,竟然還會有這位作家,由此可見得她以及《奇蹟之邦》這本作品在該年的影響力,是超乎想像的巨大。


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無法歸類到懸疑或冒險的大眾純文學小說,而且並不好讀,我想這在亞馬遜網路書店上平均三點五顆星的評價可以看得出來,並不是那樣地「親民」。故事起源於龐大的經濟利益牽扯。女主角瑪莉娜是位作研究的醫師,她的多年同事埃克曼因公司大藥廠派遣的任務而前往亞馬遜叢林,卻在音訊全無後收到來自叢林的信件表示他已死去,並在當地直接下葬!如此無法讓人接受的消息,面對死者家屬的無助與悲痛,加上瑪莉娜現任男友福斯先生是藥廠的老闆,他認為瑪莉娜是這項任務原本最適合的人選。如此多方的壓力,最終讓她選擇也踏入這人類最後一塊秘境,面臨尋找毫無蹤跡的史溫森博士下落與尋回埃克曼遺體的沉重任務。


尋找史溫森博士,確認她花了藥廠大筆資金,卻始終未有任何回報與下文的研究真貌,是瑪莉娜此行最重要的任務。但對瑪莉娜來說,史溫森是過去她所最為崇拜的老師,也因為她太過忙碌、未善盡職責而曾讓自己也在過於疲倦下犯下嚴重的醫療疏失,一刀將嬰兒的一眼劃瞎,造成她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這樣一個讓瑪莉娜又愛又恨、始終抱持無限神秘的醫界大人物,如今在叢林中冒著生命危險,開發可以改變人類面貌的新藥,如何找到與面對她,並在這躺旅程中發現許\多過往未曾發現的事物,是一趟邁向「奇蹟之邦」的奇蹟之旅!


亞馬遜雨林無疑是現在世界上最知名,面積最大的生態瑰寶。作者在本作中也數次以詹姆斯‧希爾頓名著《消失的地平線》中的「香格里拉」,來比喻這塊人類最後的神秘樂土!當踏入這塊土地後,雖然瑪莉娜不用面臨麥克‧克萊頓《微境殺機》筆下那群學生倒楣的「大逃殺」遭遇,但各種數量驚人的蚊蟲、詭異植物不僅迎面襲來,身旁的草叢也隨時潛伏著毒性強到可以殺死二十個男人的毒蛙、混濁的河流裡面有著各種找不到解藥的寄生蟲與兇惡的食人魚游來游去、河岸邊有著世界上體型最大的一種肉食性巨蛇森蚺、地上有著恐怖的狼蛛爬來爬去、就連靠在牆壁上都可能有跟你大拇指指甲一樣大的子彈蟻準備狠狠咬你一口,讓你在床上躺個十天半月!這樣一個嚇人的鬼地方,要一個弱女子隻身前往真是太殘酷了吧!!!


與這些來自大自然,但令人頭皮發麻的生物搏鬥是本作的一個趣味看點,有一場眾人與森蚺的生死決戰就讓我看得津津有味。然而這只是一部分情節,瑪莉娜在這趟旅程中面臨的阻擾與困難,還有更多更多。從小時候起與父親的回憶,始終以惡夢的形式糾纏著她。而對史溫森博士的複雜情感、對未知領域的恐懼與陌生,都讓她舉步維艱。然而瑪莉娜一步步憑藉自己的努力與性格,獲得博士的保護者、博士本人以及亞馬遜土著們的認同,讓她得以背負起更沉重的包袱,以及在得知史溫森博士所做研究的真相後,願意表達理解與尊重的意向。雖然她一開始是個藥廠派來,催促新藥完成但縮頭縮尾的說客,但她努力走出自己的道路,恢復了過去年輕時那種、或者是未曾發現的自己,一個研究者、慈善家、讓讀者感動的人類。慢慢地,她克服了多年來困擾自己的心魔,從前輩那堅毅且昂首前進的背影中,閃耀出屬於自我的人性光輝!


細膩溫暖的筆觸,以數位女性角色的經歷與立場,輔以具備精彩意外性的幾個結局與真相爆點,構築為一部雖然過程並不是那樣輕鬆寫意,但結尾足以留有無限餘韻的優質小說。同樣地,在觸及幾項議題的爭議上,安.派契特巧妙地點到為止,無論是關於大藥廠與小民族間的利益爭鬥;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研究是尊重抑或破壞?女性生育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包袱還是幸福?又或者在遠離世俗的密林之中,沒有道德倫理可言的這種環境人們會做出些什麼樣背德的行為?這些都是在我們闔上書本後,依舊沉澱在心中的種種情緒。伴隨著作者那埋藏於某些段落中的小小幽默,在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洋溢淡淡溫暖、邁向這趟應許\之地的奇妙旅程之後,相信每位讀者一定都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收穫。


P.192 就她目前所看到的,拉卡希小孩是鈦合金製的,他們亂吃野莓,被蜘蛛咬,從樹上摔下,跟食人魚一起游泳,卻毫髮無傷,她看不出來定期吃一劑迷幻藥對他們會有什麼影響。
展開
user-img
4.0
|
2013/02/01
  雖然共同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卻從未弄懂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熱帶雨林長什麼模樣、有哪些動物棲息、蘊含多少礦產資源,對普通人來說那是一個謎一般的蠻荒世界。

  人們會對眼前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恐慌,陌生的參天樹林、不知名的鳥類魚類、為數壯觀的吸血巨蚊、奇形怪狀的爬蟲生物等,任何一項都能輕易摧毀長期生活在便利環境下的現代人對生存的自信。

  瑪莉娜為了挖掘一起工作的同仁埃克曼在異地過世的真相,確認死亡的背後沒有隱藏的秘密,不甘願的踏上這片土地。雖有萬般為難,卻只能強壓下內心對亞馬遜河流域的恐懼,督促自己盡快融入當地的風俗習慣。但險惡的叢林生活並不是令瑪莉娜感到痛苦的最大因素,最痛苦的是,必須被迫正視多年前不堪回首的那樁往事。

  山區實驗室的日子並不愜意,瑪莉娜一邊解讀藥廠開發進度的實驗數據,一邊使用貧乏的醫療設備為當地居民進行多項克難手術。沒想到,最後竟然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瑪莉娜擺\脫了舊日枷鎖,揮別昔日陰霾,再度重拾執掌婦科手術的信心,也對看似冷漠無情且帶有距離感的史溫森博士多了一層新的認識,

  文中細數亞馬遜河流域獨特的山林之美,經由作者細膩的筆觸,帶出每一棵原木、每一條支流,原本遙遠不已的巴西,突然變的好近,也對生物界的奧妙循環嘆為觀止。所有世俗的定義皆無法套用在這群與大自然為伍的拉卡希人身上,僅透過身體每一個細胞去感受宇宙間的流動,這份無價無量的賦予,只有某些族群才有資格接受。

  我好想知道瑪莉娜會不會回去那片她曾經懼怕不已,卻供給她無比勇氣的巴西雨林。即便回到空氣乾燥的邁阿密機場,當瑪莉娜閉上眼睛時,腦海裡會不會浮現伊斯特靈活掌舵的身影?如果這些曾帶給她極大的慰藉感與安撫,那分離時驚慌的神情是不是也會永遠刻印在瑪莉娜的內心深處?

  闔上書,感到有些惆悵,雨林的潮濕味漸漸消失,但抹不去的是那佈滿星空的夜晚和拉卡希人與火燄相輝映的雙眸。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